导航菜单
首页 >  2020架构上午题 系统架构设计师历年真题含答案与解析  > 201311架构上午真题 · 系统架构设计师历年真题含答案与解析

201311架构上午真题 · 系统架构设计师历年真题含答案与解析

201311架构上午真题第 1 题第 2 题第 3 题第 4 题第 5 题第 6 题第 7 题第 8 题第 9 题第 13 题第 14 题第 15 题第 16 题第 17 题第 18 题第 19 题第 20 题第 21 题第 22 题第 23 题第 24 题第 25 题第 26 题第 27 题第 28 题第 29 题第 30 题第 31 题第 32 题第 33 题第 34 题第 35 题第 36 题第 37 题第 38 题第 39 题第 40 题第 41 题第 42 题201311架构上午真题第 1 题

某操作系统采用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下图给出了进程A和进程B的页表结构。如果物理页的大小为512字节,那么进程A逻辑地址为1111(十进制)的变量存放在(  )号物理内存页中。假设进程A的逻辑页4与进程B的逻辑页5要共享物理页8,那么应该在进程A页表的逻辑页4和进程B页表的逻辑页5对应的物理页处分别填(  )。

(A) 9(B) 2(C) 4(D) 6(A) 4、5(B) 5、4(C) 5、8(D) 8、8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操作系统>段页式存储试题答案:[[C],[D]]试题解析: 十进制数1111转化为二进制数为:10001010111。物理页的大小为512字节,这说明页内地址为9个二进制位,进程A的逻辑址中,右边的9位是页内地址,左边的2位是页号,即:10 001010111。页号为二进制的10,即十进制的2,对应的物理页号为4。 若A页表的逻辑页4和进程B页表的逻辑页5共享物理页8,则说明他们都对应物理页8,所以均填8。第 2 题

进程P1、P2、P3和P4的前趋图如下所示:

若用PV操作控制进程P1~P4并发执行的过程,则需要设置5个信号量S1、S2、S3、S4和S5,且信号量S1-S5的初值都等于0。下图中a、b和c处应分别填写(  );d、e和f处应分别填写(  )。

(A) V(S1)V(S2)、P(S1)V(S3)和V(S4)(B) P(S1)V(S2)、P(S1)P(S2)和V(S1)(C) V(S1)V(S2)、P(S1)P(S3)和V(S4)(D) P(S1)P(S2)、V(S1)P(S3)和V(S2)(A) P(S2)、V(S3)V(S5)和P(S4)P(S5)(B) V(S2)、P(S3)V(S5)和V(S4)P(S5)(C) P(S2)、V(S3)P(S5)和P(S4)V(S5)(D) V(S2)、V(S3)P(S5)和P(S4)V(S5)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操作系统>信号量与PV操作试题答案:[['C'],['A']]试题解析:本题只要将信号量在前趋图中标识出来,题目就非常容易解了。在前趋图中,每个箭头对应一个信号量,编号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由小到大,如图所示。标出信号量之后,从某进程引出的信号量,在该进程末尾需要对信号量执行V操作,而信号量箭头指向的进程开始处应有信号量的P操作。以P1为例,S1与S2从P1发出,所以在P1末尾处要执行V(S1)V(S2),而在P2开始处应执行P(S1)P(S3)。第 3 题

假设关系模式R(U,F),属性集U={A,B,C},函数依赖集F={A→B,B→C)。若将其分解为ρ={R1(U1,F1),R2(U2,F2)),其中U1={A,B),U2={A,C}。那么,关系模式R、R1、R2分别达到了(  );分解ρ(  )。

(A) 1NF、2NF、3NF(B) 1NF、3NF、3NF(C) 2 NF、2NF、3NF(D) 2NF、3NF、3NF(A) 有损连接但保持函数依赖(B) 既无损连接又保持函数依赖(C) 有损连接且不保持函数依赖(D) 无损连接但不保持函数依赖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数据库系统>规范化理论试题答案:[['D'],['D']]试题解析:题目要求分析R、R1、R2的范式级别。R有函数依赖集F={A→B,B→C)。由于A可确定B和C,所以A为主键,单个属性的主键不可能有部分依赖关系,所以R已符合2NF。进一步分析是否为3NF时,需要识别R中是否存在传递依赖。A→B,B→C属于典型的传递依赖,所以R最高只到2NF。当R被拆分为R1与R2后,R1与R2分别只有两个属性,此时的关系模式不可能存在部分依赖,也没法传递依赖(至少3个属性才可能传递),所以都达到了3NF。接下来判断是否无损分解,由于:U1∩U2=A,U1-U2=B,U2-U1=C。而R中有函数依赖:A→B,所以分解是无损分解。最后判断是否保持函数依赖:R1中包含A与B两个属性,所以A→B依赖关系被R1保持下来了。而R2中的A与C两个属性,没有保持任何函数依赖,导致函数依赖B→C丢失,所以分解没有保持函数依赖。第 4 题

给定员工关系EMP(EmpID,Ename,sex,age,tel,DepID),其属性含义分别为: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电话、部门号;部门关系DEP(DepID,Dname,Dtel,DEmpID),其属性含义分别为:部门号、部门名、电话,负责人号。若要求DepID参照部门关系DEP的主码DepID,则可以在定义EMP时用(  )进行约束。若要查询开发部的负责人姓名、年龄,则正确的关系代数表达式为(  )。

(A) Primary Key(DepID)On DEP(DepID)(B) Primary Key(DepID)On EMP(DepID)(C) Foreign Key(DepID)References DEP(DepID)(D) Foreign Key(DepID)References EMP(DepID)(A) π2,4(σ8=’开发部’(EMP×DEP))(B) π2,4(σ1=9(EMPσ2=’开发部’(DEP)))(C) π2,3(EMP×σ2=’开发部’(DEP))(D) π2,3(π1,2,4,6(EMP)σ2=’开发部’(DEP))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数据库系统>关系代数试题答案:[['C'],['B']]试题解析:本题中要求“DepID参照部门关系DEP的主码DepID”,实际上就是在创建EMP时,将DelID定义为外键。其具体定义语法为:Foreign Key(DepID) References DEP(DepID)。第 5 题

在实时操作系统中,两个任务并发执行,一个任务要等待另一个任务发来消息,或建立某个条件后再向前执行,这种制约性合作关系被称为任务的(  )。

(A) 同步(B) 互斥(C) 调度(D) 执行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操作系统>信号量与PV操作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同步(英语:Synchronization),指在一个系统中所发生的事件(event),之间进行协调,在时间上出现一致性与统一化的现象。在本题中,一个任务要等待另一个任务发来消息,这就是一种同步协调机制。第 6 题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用来进行CPU调试的常用接口是(  )。

(A) PCI接口(B) USB接口(C) 网络接口(D) JTAG接口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联合测试工作组)是一种国际标准测试协议(IEEE 1149.1兼容),主要用于芯片内部测试。现在多数的高级器件都支持JTAG协议,如DSP、FPGA器件等。标准的JTAG接口是4线:TMS、TCK、TDI、TDO,分别为模式选择、时钟、数据输入和数据输出线。第 7 题

看门狗(Watch Dog)是嵌入式系统中一种常用的保证系统可靠性的技术,(  )会产生看门狗中断。

(A) 软件喂狗(B) 处理器温度过高(C) 外部中断(D) 看门狗定时器超时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系统可靠性分析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看门狗技术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监视技术,防止程序由于干扰等原因而进入死循环,一般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是不断监测程序循环运行的时间,一旦发现程序运行时间超过循环设定的时间,就认为系统已陷入死循环,然后强迫程序返回到已安排了出错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处,使系统回到正常运行。从其定义与特点可知当看门狗定时器超时的时候,会产生看门狗中断。第 8 题

以下关于实时操作系统(RTOS)任务调度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任务之间的公平性是最重要的调度目标(B) 大多数RTOS调度算法都是抢占方式(可剥夺方式)(C) RTOS调度器都采用了基于时间片轮转的调度算法(D) 大多数RTOS调度算法只采用一种静态优先级调度算法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实时操作系统(RTOS)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受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来控制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因而,提供及时响应和高可靠性是其主要特点。       为了精确管理“时间”资源,以达到实时性和与预测性要求,并能够满足实时系统的新要求,需用实时调度理论对任务进行调度和可调度性分析。任务调度技术包括调度策略和可调度性分析方法,两者是紧密结合的。任务调度技术研究的范围包括任务使用系统资源(包括处理机、内存、I/O、网络等资源)的策略和机制,以及提供判断系统性能是否可预测的方法和手段。例如,什么时候调度任务运行、在哪运行(当系统为多处理机系统或分布式系统时)、运行多长时间等等;以及判断分析用一定参数描述的实时任务能否被系统正确调度。       给定一组实时任务和系统资源,确定每个任务何时何地执行的整个过程就是调度。在非实时系统中,调度的主要目的是缩短系统平均响应时间,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或优化某一项指标;而实时系统中调度的目的则是要尽可能地保证每个任务满足他们的时间约束,及时对外部请求做出响应。实时调度技术通常有多种划分方法。       抢占式调度通常是优先级驱动的调度。每个任务都有优先级,任何时候具有最高优先级且已启动的任务先执行。一个正在执行的任务放弃处理器的条件为:自愿放弃处理器(等待资源或执行完毕);有高优先级任务启动,该高优先级任务将抢占其执行。除了共享资源的临界段之外,高优先级任务一旦准备就绪,可在任何时候抢占低优先级任务的执行。抢占式调度的优点是实时性好、反应快,调度算法相对简单,可优先保证高优先级任务的时间约束,其缺点是上下文切换多。       而非抢占式调度是指不允许任务在执行期间被中断,任务一旦占用处理器就必须执行完毕或自愿放弃。其优点是上下文切换少;缺点是在一般情况下,处理器有效资源利用率低,可调度性不好。      

在RTOS中,大多数的RTOS调度算法都是抢占式的 。

第 9 题

以下关于层次化网络设计原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般将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个层次(B) 应当首先设计核心层,再根据必要的分析完成其他层次设计(C) 为了保证网络的层次性,不能在设计中随意加入额外连接(D) 除去接入层,其他层次应尽量采用模块化方式,模块间边界应非常清晰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设计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网络层次化设计的知识。进行网络层次化设计时,一般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个层次、为了保证网络的层次性,不能在设计中随意加入额外连接、除去接入层,其他层次应尽量采用模块化方式,模块间的边界应非常清晰。进行层次化网络设计时,应是先从接入层开始设计,然后逐级往核心层走。原因是接入层其实代表了需求,是因为有大量终端设备要接入,并有速度上的要求,才有了汇聚层要达到什么要求,核心层得怎么设计。选项B的说法,本末倒置了。

### 第 10 题网络需求分析包括网络总体需求分析、综合布线需求分析、网络可用性与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性需求分析,此外还需要进行(  )。>- (A) 工程造价估算>- (B) 工程进度安排>- (C) 硬件设备选型>- (D) IP地址分配分析**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设计-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网络规划设计中的需求分析阶段的内容。网络需求分析应该确定网络的投资规模,也就是工程造价的估算。### 第 11 题主机PC对某个域名进行查询,最终由该域名的授权域名服务器解析并返回结果,查询过程如下图所示。这种查询方式中不合理的是(  )。>- (A) 根域名服务器采用递归查询,影响了性能>- (B) 根域名服务器采用迭代查询,影响了性能>- (C) 中介域名服务器采用迭代查询,加重了根域名服务器负担>- (D) 中介域名服务器采用递归查询,加重了根域名服务器负担**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族-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在域名解析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查询方式: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递归查询:服务器必需回答目标IP与域名的映射关系。迭代查询:服务器收到一次迭代查询回复一次结果,这个结果不一定是目标IP与域名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其他DNS服务器的地址。在本题中,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后,根域名服务器会一层一层的进行查询,将最终结果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这种方式属于递归查询,这种方式增加了根域名服务器的负担,影响了性能。### 第 12 题把应用程序中应用最频繁的那部分核心程序作为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标准程序,称为(  )程序。(  )不是对Web服务器进行性能评估的主要指标。

(A) 仿真测试(B) 核心测试(C) 基准测试(D) 标准测试(A) 丢包率(B) 最大并发连接数(C) 响应延迟(D) 吞吐量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知识点: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性能评价方法试题答案:[['C'],['A']]试题解析:

本题第一空考查的是计算机性能评价技术,常见的计算机性能评价包括以下方法:时钟频率:即主频(也就是常听到CPU主频2.81GHz等),通常主频越高,速度越快。但只能够在相同体系结构的机器上进行比较。对于异构系统而言,很难保证其有效性。指令执行速度:在早期,我们经常使用每次执行的加法指令(由于当时各种指令的速度大致相同或等比例)总数作为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其单位为KIPS(每秒千条指令)、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等效指令法:随着时间指令系统的发展,使用单种指令的MIPS值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后来就出现了改进的吉普森混合指令速度法。它通过统计各类指令在程序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折算。数据处理速率(PDR):它采用固定的比例法来计算数据处理的速度,而其还仅对CPU和主存的速度进行度量,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把应用程序中用的最频繁的那部分核心程序作为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标准程序,在不同机器上运行,测试其执行时间,作为各类性能评价的依据,这种程序被称为基准测试程序。 基准测试是指通过设计科学的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和测试系统,实现对一类测试对象的某项性能指标进行定量的和可对比的测试。例如,对计算机CPU进行浮点运算、数据访问的带宽和延迟等指标的基准测试,可以使用户清楚地了解每一款CPU的运算性能及作业吞吐能力是否满足应用程序的要求;再如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ACID(Atomicity, Consistency, Isolation, Durability, 原子性、一致性、独立性和持久性)、查询时间和联机事务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性能指标进行基准测试,也有助于使用者挑选最符合自己需求的数据库系统。评估Web服务器性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操作系统、HTTP软件、网络速度和工作负载等。采用测试的方法来衡量Web服务器的性能,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测试指标。常用的Web服务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时间指标服务器响应时间(Server Response Time):客户端发送一个HTTP请求至收到HTTP响应头信息消耗的时间。页面响应时间(Page Response Time):客户端从Web服务器请求一个完整的页面(包括内嵌对象)所消耗的时间。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建立TCP连接时,从客户端发送SYN请求到服务器返回SYN/ACK的时间。TCP连接建立时间:客户端发出访问请求后,与Web服务器成功建立TCP连接所需的时间。(2)系统容量指标并发用户数(Concurrent Users):Web服务器能够同时正确及时地服务的用户数。每秒用户数(User Per Second):单位时间(1s)内成功连接到Web服务系统的新用户的个数。并发连接数(Simultaneous Connections):Web服务器能够与客户端建立并保持同时打开的TCP连接数,最大并发连接数反映了Web服务器所对其客户多个连接的处理能力。连接速率(Connect ion Rate):客户端与Web服务器在单位时间(1s)新建立的TCP新建连接的个数。事务处理次数(Cumulative Transactions):Web服务器处理HTTP Transaction的累计总数定义为事务处理次数。事务处理速率(Transactions Per second):在单位时间(1s)内成功响应HTTP Transaction的个数。(3)资源利用率指标资源利用率是指Web服务器不同资源(如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网络带宽等)的使用程度,它常常用占资源的最大可用量的百分比来衡量。Web服务器资源利用率指标包括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磁盘占用率、可用网络带宽。丢包率是评估网络的指标,而非Web服务器。

第 13 题

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三个,即(  ),政府的业务活动也主要围绕着这三个行为主体展开。

(A) 政府、数据及电子政务系统(B) 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中介(C) 政府、服务机构及企事业单位(D) 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公民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容易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属于纯概念题,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常见的电子政务形式包括:G2G、G2B、G2C,其中的G是政府、B是企(事)业单位、C是公民。第 14 题

企业信息化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按照市场发展的要求,对企业现有的管理流程重新整合,管理核心从对(  )的管理,转向对(  )的管理,并延伸到对企业技术创新、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的管理,进而还要扩展到对(  )的管理乃至发展到电子商务。

(A) 人力资源和物资(B) 信息技术和知识(C) 财务和物料(D) 业务流程和数据(A) 业务流程和数据(B) 企业信息系统和技术(C) 业务流程、数据和接口(D) 技术、物资和人力资源(A) 客户关系和供应链(B) 信息技术和知识(C) 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D) 信息采集、存储和共享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试题答案:[[C],[D],[A]]试题解析:管理科学的核心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实施管理,按照市场发展的要求,对企业现有的管理流程重新整合,从作为管理核心的财务、资金管理,向技术、物资、人力资源的管理,并延伸到企业技术创新、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的管理,进而扩展到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的管理乃至发展电子商务,形成企业内部向外部扩散的全方位管理。 企业信息化注重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分析和研究,信息系统所蕴含的管理思 想也可帮助企业建立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运作体系,提供准确及时的管理决策信息。第 15 题

企业信息集成按照组织范围分为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和外部的信息集成。在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中,(  )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和方法的共享:(  )实现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连接、协调运作和信息共享。

(A) 技术平台集成(B) 数据集成(C) 应用系统集成(D) 业务过程集成(A) 技术平台集成(B) 数据集成(C) 应用系统集成(D) 业务过程集成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企业应用集成试题答案:[['C'],['D']]试题解析:

企业信息集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组织范围来分,分为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和外部的信息集成两个方面。1.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按集成内容,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技术平台的集成系统底层的体系结构、软件、硬件以及异构网络的特殊需求首先必须得到集成。这个集成包括信息技术硬件所组成的新型操作平台,如各类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微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设备,还包括置入信息技术或者说经过信息技术改造的机床、车床、自动化工具、流水线设备等新型设施和设备。(2)数据的集成为了完成应用集成和业务流程集成,需要解决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问题。数据集成的目的是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交流与共享,是进行其他更进一步集成的基础。数据集成的特点是简单、低成本,易于实施,但需要对系统内部业务的深入了解。数据集成是对数据进行标识并编成目录,确定元数据模型。只有在建立统一的模型后,数据才能在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和共享。数据集成采用的主要数据处理技术有数据复制、数据聚合和接口集成等。(3)应用系统的集成应用系统集成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使得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和方法的共享。它为进一步的过程集成打下了基础。(4)业务过程的集成对业务过程进行集成的时候,企业必须在各种业务系统中定义、授权和管理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以便改进操作、减少成本、提高响应速度。业务流程的集成使得在不同应用系统中的流程能够无缝连接,实现流程的协调运作和流程信息的充分共享。2.企业外部的信息集成企业外部的信息集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通过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实现公众、社会团体、社会和客户的互动,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有效交流和集成;(2)通过与合作伙伴信息系统的对接,建立动态的企业联盟,发展基于竞争合作机制的虚拟企业,重塑企业的战略模式和竞争优势。Internet的发展增加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虚拟企业、扩展的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商务等都是企业之间集成的典型。通过合作,几个企业和公司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网络,这种合作网络可以提供单个公司所不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单个公司无法完成的定单。为了增加合作的效率,必须实现网络中有合作关系的公司之间活动和过程的集成。另外,企业间的集成并不是使企业内所有的系统都实现集成,而只是集成一些与企业之间的业务过程有关的系统,因此,企业间的集成是一种有选择的集成。企业间集成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使企业间不同系统实现数据格式的匹配。目前,XML技术作为企业间集成时数据交换的标准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 16 题

数据挖掘是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主要任务有(  )。

(A) 聚类分析、联机分析、信息检索等(B) 信息检索、聚类分析、分类分析等(C) 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D) 分类分析、联机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数据挖掘(英语:Data mining),又译为资料探勘、数据采矿。它是数据库知识发现(英语:Knowledge-Discovery in Databases,简称:KDD)中的一个步骤。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通常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数据挖掘是通过分析每个数据,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规律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准备、规律寻找和规律表示3个步骤。数据准备是从相关的数据源中选取所需的数据并整合成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集;规律寻找是用某种方法将数据集所含的规律找出来;规律表示是尽可能以用户可理解的方式(如可视化)将找出的规律表示出来。数据挖掘的任务有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特异群组分析和演变分析,等等。第 17 题

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不属于项目范围定义的输入。

(A) 项目章程(B)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C) 批准的变更申请(D) 项目文档管理方法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项目管理>范围管理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范围定义的输入包括:范围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确定了制定、监督和控制项目范围的各种活动。项目章程:项目章程中包含对项目和产品特征的概括性描述,以及项目审批要求。如果执行组织不使用项目章程,则应取得或编制类似的信息,并用作制定详细范围说明书的基础。需求文件:使用需求文件来选择哪些需求将包含在项目中。批准的变更申请。组织过程资产:可能影响定义范围过程的组织过程资产包括(但不限于):1、用于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的政策、程序和模板;2、以往项目的项目档案;3、以往阶段或项目的经验教训。第 18 题

活动定义是项目时间管理中的过程之一,(  )是进行活动定义时通常使用的一种工具。

(A) Gantt图(B) 活动图(C) 工作分解结构(WBS)(D) PERT图

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项目管理>时间管理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活动定义的常用工具包括:1.分解采用分解技术来定义活动,就是要把项目工作包分解成更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成部分,即活动——为完成工作包而必须开展的工作。定义活动过程最终输出的是活动,而非可交付成果。可交付成果是创建工作分解结构过程的输出。WBS、WBS 词典与活动清单,既可依次编制,也可同时编制。WBS和WBS 词典是制定最终活动清单的依据。WBS 中的每个工作包都需分解成活动,以便通过这些活动来完成相应的可交付成果。让团队成员参与分解,有助于得到更好、更准确的结果。2.滚动式规划滚动式规划是一种渐进明细的规划方式,即对近期要完成的工作进行详细规划,而对远期工作则暂时只在WBS 的较高层次上进行粗略规划。因此,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工作分解的详细程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早期的战略规划阶段,信息尚不够明确,工作包也许只能分解到里程碑的水平;而后,随着了解到

相关推荐: